返回首页   展会追踪

破局产业增长:材料、面料与品牌深度协同

10月11日


9月25日,第3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海宁2025)之桐昆·纤维与品牌价值创新论坛在海宁召开。从高性能功能材料到低碳环保科技,从户外消费新场景到可持续时尚转型,论坛深入探讨了“一根丝”如何通过智能化制造与深度消费洞察,打破传统边界,为服饰、户外及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开启无限可能。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市场推广部主任王永生主持论坛。


当前纤维产业正围绕“技术驱动、需求升级、绿色导向、跨界融合”主线实现跨越式发展。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陈向玲认为,纤维材料已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创新演进,涵盖舒感纤维、柔弹纤维、抗紫外与保暖等多功能产品,并结合智能穿戴、医疗健康等场景化应用,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绿色可持续发展占据核心地位,生物基纤维、循环再生技术及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等成为关注焦点。此外,航空航天、防护装备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展现出“纤维跨界”的产业新格局。未来,纤维产业将深度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构建实时感知、精准决策的智能生态,持续赋能纺织服装、产业用材等多领域创新,为中国纤维品牌注入全球竞争力。


GOIF户外创新执行主编朱彤聚焦户外行业发展核心动态,从市场消费洞察及2026年趋势解析户外消费核心群体特征以及化纤材料在户外领域的应用。当前全球户外用品市场持续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2363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990亿元人民币。市场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情绪、社交、多元成为消费者户外场景关键词,推动“山系穿搭”“冲锋衣通勤”等潮流兴起;绿色环保、智能科技、供应链升级、市场下沉成为驱动户外产业发展的4大要素。这些消费图景的演变,对纤维材料在功能性、时尚性与细分应用场景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广阔机遇。


TESTEX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鹏指出,推动时尚产业向生态文明转型,关键在于构建覆盖化学品管理、绿色材料与循环经济的全链条可持续体系。TESTEX通过协助品牌与供应商落实化学品合规与风险管控,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量化时尚产业链对生态的影响,并据此共建可行性发展新范式。近年来,TESTEX积极与各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为产品提升提供决策,并积极推广循环再生材料认证,与品牌合作试点“可循环标签”,以认证推动服装产品的环境绩效可衡量化。未来,可持续材料创新正成为品牌实现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空间和不同维度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运动时尚创新研究院院长邵新艳指出,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引领新纤维革命,推动时尚产业迈向可持续与功能化深度转型。从生产导向到价值导向,设计驱动新价值包括体验价值及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变化,如智能面料在老年健康等细分场景的应用,需融合材料科学、临床医学与工业设计等。生物基材料、智能可持续面料已成为行业热点,如部分终端品牌正积极推动生物基尼龙、菌丝材料等绿色替代方案。她认为,从“纤维特性”到“消费者价值”,唯有通过技术、伦理与文化的跨维度融合,才能实现人、服装与环境关系的重塑,推动中国时尚真正走向智能与可持续并重的未来。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李国元分享了桐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与产品功能化、低碳化转型。他提到,阳离子/原液着色混纤、低温易染生物基呋喃聚酯纤维、细旦多孔抑菌纤维等产品已入选/入围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覆盖运动、医疗、家居等多场景需求。桐昆通过索弹丝、涤锦丝等科技创新产品,实现弹性、凉感、抗菌等功能的复合突破,并联合推出“源素涤”等健康纤维系列。未来,桐昆将围绕绿色化、舒感化、智能化等方向,深化数字化设计与精益制造,强化产业链协同,以“科技纤维织就绿色未来”为使命,推动聚酯纤维在高端化、可持续赛道持续突破。


亚瑟士(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服饰研发经理孙玉婷聚焦“以人为本的科学”品牌核心和研发理念,探讨如何通过材料创新为不同运动场景提供最佳穿着体验。当前,服饰设计正在精准响应温度、湿度、运动强度及个体差异,并借鉴半导体、航空、医疗等跨领域技术,实现热湿管理、动态调温和防护功能一体化。多项创新成果表明,运动服饰需要在可持续与功能性间取得平衡,通过跨学科协作持续推动舒适性、智能化与绿色科技融合创新。未来,高性能运动服饰的开发需要兼顾舒适性、功能性与可持续性,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圆桌访谈环节,主持人GOIF户外创新执行总编朱彤与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陈向玲,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运动时尚创新研究院院长邵新艳,亚瑟士(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服饰研发经理孙玉婷以“破局产业增长”为主题,围绕材料创新方向、研发成果转化、生活方式变革等内容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石、以产学研合作为桥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协同材料、面料与品牌三方资源,迈向价值共生新生态的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