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
10月9日,202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李陵申、端小平,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等领导及委员3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纺联副会长李陵申主持。
会上,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汇报了2025年度中国纺联科技奖励工作情况。各位委员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国纺联科技奖建议授奖名单,并围绕多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建言献策,包括如何有效引导跨界交叉领域参与行业奖励工作;如何持续提升行业科技奖的品牌影响力;怎样加强科技服务,引导和培育高质量创新;如何做好优秀科技成果的应用跟踪及推广;以及科技奖励工作优化等。讨论务实而富有建设性,为后续工作凝聚了共识,奠定了基础。
李陵申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国纺联科技奖励工作中,既要注重挖掘传统专业技术迭代创新的存量,梳理技术积累,从现有成果中提炼创新突破点,也要顺应纺织产业应用边界拓展和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积极拓展科技创新项目增量,紧盯前沿科技,主动对接新兴技术领域,持续丰富申报项目的内容与层次;进一步提升科技奖励工作的影响力,除了加强宣传,更要着眼于成果的实际转化,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产业,以应用成效支撑科技奖项的含金量;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产业规模和社会贡献突出,但仍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评价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产业地位和社会贡献不匹配的情况,未来行业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深化跨界协作、拓展产业边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高价值成果提升纺织科技的整体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
孙瑞哲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科技奖励工作在激发创新活力,引领科技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2025年度的获奖项目,虽然领域各异,却折射出共有的创新基因,呈现出先进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基础研究根基愈发坚实深厚、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聚合效应”、可持续创新彰显“智善底色”四大鲜明特质。针对未来科技奖励工作优化和完善,他建议,一要优化奖励评价体系,细化多维评价标准,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类成果的分类评价机制和自然科学奖成果转化跟踪机制;二要创新跨界评审机制,拓展创新融合边界,从“吸引项目申报”与“优化评审队伍”双向发力,构建适配跨界成果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三要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增强奖项社会影响,规划科技奖的品牌形象与传播体系,提升公众认知与社会影响力;四要凝心聚力、不遗余力提升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以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为纺织行业构筑起坚实的竞争根基和优势。
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渗透、多领域融合的科技发展趋势下,他希望中国纺联科技奖能进一步提升科学性、专业性、包容性与影响力,既为基础研究“培土施肥”,也为技术创新“搭台赋能”,更为跨界融合“架桥铺路”,不断延伸纺织产业的广度与深度,以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为纺织强国建设注入不竭的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