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热点/焦点

美国加息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2015年12月24日

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弊互现,弊大于利

(一)有利方面

1.有利于增加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的出口

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每年双边贸易总值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左右,尤其是对我国纺织、服装等行业来说,美国一直是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加息表明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有了实质性复苏,终端消费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会推动美元升值,削弱其自身产品国际竞争力,这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等企业提高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和扩大顺差,最终拉动整个出口额的增长。

2.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成本,增加进口数量,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环境压力

美国加息、美元升值将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基本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至近几年的低点,这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企业的外汇支出和成本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扩大利用国际资源,增加能源资源进口,缓解国内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以及环境压力。

3.有利于营造人民币“走出去”的环境,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方面,从中长期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并加息,意味着其货币政策正常化,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风险将有所降低,从而有利于为我国经济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人民币信用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稳定货币等国际公共品的需求将随之上升,尤其是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将成为其他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将增大,这将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难得机遇。

(二)不利方面

1.增大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自面临新的问题: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复苏仍然乏力,而且内部经济分化愈加明显,内部协调困难重重;日本经济在量化宽松刺激后虽有所改善,但长期遗留的结构性问题未得到解决,增长动力不足;许多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收入下降,经济增幅减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经济结构亟待优化。美国加息意味着近年来支撑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宽松货币环境发生改变,对大量借入美元债务的新兴经济体有显著影响,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更是形成双重压力,从而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2.可能导致区域金融动荡甚至危机,进而波及我国境内金融稳定

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在长期低利率后加息往往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引发局部金融动荡甚至危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出现麻烦。美国加息将导致全球资本流向逆转,资本从部分新兴经济体、资源输出国流出,导致其本币贬值,债务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局部地区金融动荡甚至危机,进而波及我国金融稳定或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影子银行、部分实体经济债务结构和期限错配等潜在问题显性化。

3.从长期看,推动美元汇率走强,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美国加息推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将导致美元走强,美元汇率或进入上升通道,进一步改变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如果人民币跟随美元强势,就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严重高估,从而使得人民币随时都存在贬值的风险。另外,美国加息后,中美利差缩小,我国将面临国际短期资本流出,对国内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形成冲击,人民币也将承受贬值压力,国际市场也可能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出现炒作套利交易问题。

4.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影响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日益稳固、“再工业化”战略的推进以及由页岩气革命等带来的成本优势,美国加息后,美国债券收益率上升,未来全球流向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长期资本将进一步增加,会极大地分流全球的FDI。同时,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压力,双重作用叠加使得资本外流有所增加,并形成不利循环,或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5.增大我国对美国以外市场的出口压力

之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明显回升,相对走强,降低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美元升值驱使新兴市场国家企业信用下滑,金融环境恶化以及出口下降。为保住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加入货币贬值的阵营,不仅会造成货币竞相贬值,加剧全球贸易和货币摩擦,还会使人民币兑欧元、日元、韩元及澳元等非美元汇率出现“过度升值”现象,导致我国对欧洲和日本出口锐减。据统计,11月我国对欧盟、日本、东盟和印度的出口都出现下降。美国加息后,未来我国向欧盟、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出口竞争压力更大,贸易摩擦更多。

6.加大国内企业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银行坏账率上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零利率条件下,非美元国家发行了大量美元计价债务。而在这些新增债务中,我国占了最大份额。由于我国企业的美元计价债务水平较高,这意味着一旦美国加息并推动美元汇率上涨,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将在偿还贷款的问题上面临困境:一方面,以美元借款会更加昂贵;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美元收入,强势美元意味着将要支付更多本币才能偿还债务。在当前经济放缓背景下,高杠杆率的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信用债违约面临风险,很多企业还不上钱,造成银行的坏账率上升。而对于国内能源资源生产企业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进一步增大其经营困境,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7.增大国内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行压力,通缩风险加大

美国加息、美元升值将导致铁矿石、国际原油、煤炭等初级原料、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增大全球通货紧缩压力。目前,尽管我国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未进入传统意义下的通缩状态,但反映国内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4个月同比下降。由于我国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如果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仍持续下降的话,势必会引发国内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下降,最终传导至消费终端,增大通货紧缩的风险。

二、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加息对我国弊大于利,但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也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不必对此过度恐惧和悲观:一是美联储很早就释放出加息的消息,政策决策过程高度透明,使得市场有充分时间形成并事先消化加息预期。我国对此也早有预案,并采取一系列主动应对策略与机制。二是美国加息对其自身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面冲击,而且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决定其加息幅度不会很大,频率不会过快。三是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经济基本面较好,财政状况、金融稳定性以及外债规模等都在合理和可控范围内,而且在内需、产业升级、海外投资等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不过,我们也要对美国加息及时进行研判,做好应对准备。

第一,加强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走向的研究。

美国加息肯定会引发日本、欧盟等其他主要国家对其货币政策进行相应调整,我国应密切跟踪和研判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走向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估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热钱异动规模及形势,研究制定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新管理制度和新办法,做好相关的应对方案。

第二,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面对跨境资金流入放缓甚至流出,国内“资金池”水位下降的情况,应在保持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的同时增加灵活性,相机抉择政策调整。关键在于保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通畅和稳定,及时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甚至调整利率等政策手段灵活调节市场流动性。在避免宏观经济出现通缩的同时,盘活金融存量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和打击,加强对境外资本在境内流动的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三,审慎对待短期资本的开放。

美国加息对我国外汇、货币和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若在短期内过快开放资本市场,这种压力会急剧放大,造成短期资本快进快出的局面。因此,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政策目标出发,目前应放缓资本账户开放的脚步,对短期内资本的出入进行管制,防止资本非正常的外流,同时放宽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留住外资和吸引新投资进入,并大力提高外资使用效率。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对外国投资者依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既要继续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又要扩大国家和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加速从“靠劳动力赚钱”向“靠资本挣钱”的转变。

第四,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在全球资本剧烈异动、热钱冲击人民币汇率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办法,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释放相关压力和风险。在美国加息之后,可引导人民币汇率适度向下调整,应对未来人民币可能相对于其他货币升值的情况。另外,现阶段人民币与美元关联程度过强,极大地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容易在面临紧缩冲击时陷入货币政策选择的两难境地,应尽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当调整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分配,以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关联程度。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