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化学循环法再生涤纶短纤在资源可持续性和减少环境足迹方面的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绿色纱线产品开发的主流原料。但由于再生涤纶的原料来源广,性能差异较大,加上纤维表面光滑,导致纤维之间抱合性能不佳,在纺纱过程中容易出现纤维滑脱现象,影响成纱质量。因此,根据市场需求优选不同纤维原料与再生涤纶短纤进行混纺,实现纤维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开发化学循环法再生涤纶混纺纱线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预混工序
预混工序的原则是“均衡排列、混合均匀”。设备配置圆盘、多仓混棉机(6仓)、自动打包机。原料使用前,为了提高纤维可纺性,为后工序打好基础,化学循环法再生涤纶短纤需要适当加水养生24 h再投料进入生产流程。同时该工序重点注意原料混合均匀,排盘要做到削高嵌缝、低包松高、大面积平齐、唛头清晰。不同批次、不同性能混合装盘的原料均匀分布,避免后续出现横档。
清梳联工序
因原料已提前预混,保证了纤维的混合均匀度,所以清梳联工序工艺采取“轻打、少落、合理分梳、慢速度”的原则,梳棉工序打手、刺辊、锡林速度要偏低设置,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清花设备配置圆盘、多仓混棉机、精开棉机,配置自调匀整系统,解决生条长片段不匀的问题。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采取“低速度、大隔距、提高纤维伸直度”的工艺原则。并条使用3道并条生产流程。因并条4种纤维中涤纶(中长)纤维长度51 mm,且再生类纤维长度有差异,并条工序易出现纤维粘附机件、缠罗拉,造成毛条、烂条现象,因此严格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末并喇叭口偏小配置,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胶辊硬度略偏大掌握,并使用抗静电涂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缠绕胶辊。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遵循“小定量、适当加压、大捻度、低车速”的工艺原则。优选粗纱捻系数,确保在细纱工序能够顺利牵伸,原则上在细纱环节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捻系数;以提升成纱质量。优选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加压、牵伸分配等工艺参数,提高熟条质量。伸长率控制在1.5%左右。车速偏低掌握,粗纱张力控制适当,以减少意外牵伸。上机皮辊提前使用抗静电涂料进行处理,提升可纺性与粗纱条干不匀率。
细纱工序
在牵伸区中,胶圈钳口到前罗拉之间的距离为浮游区长度,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变速点主要集中在浮游区,此时纤维束呈扁薄状态,纤维数量较少且相互间的作用力小,运动很难控制。浮游区长度直接影响变速点的分布,为使纤维束在浮游区实现良好的牵伸,应尽量减小浮游区长度,并且增强对纤维束的控制能力,通过优选专件器材,特别是加长上下销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采用“小张力、低速度”的工艺原则,确保筒纱成型与退绕顺利。车速掌握在800~1000 m/min,重点控制捻接器捻接参数的调整,确保接头的效果及牢度,控制捻接强力不低于原纱强力的80%。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5年第4期《化学循环法再生涤纶短纤混纺纱的制备》一文。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