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行业新闻

追光之路 | 东华大学:擦亮大学“底色”,坚守育人“本色”

2023年1月11日

  2022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迎来了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25 年来,基金会支持在全国纺织服装相关院校开展“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奖,共奖励了4381 名在纺织行业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为推动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我们特开启“追光之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系列报道,通过对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5所纺织高校领导、获奖教师和学生的采访,聆听他们畅谈“纺织之光”教育奖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育改革的变化、获奖的体会,从教生涯的感悟、对纺织业的认知,以及对行业的期待。

 

  一直以来,东华大学被誉为中国纺织服装专业的“黄埔军校”。70多年来的发展与建设,东华大学为中国纺织工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精英,为我国纺织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了解,自1996 年“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成立后,东华大学就积极参与其中,直到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接棒”,东华大学始终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东华大学看来,纺织之光基金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推广东华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教学成果平台,推动了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俞建勇寄语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俞建勇在采访中感慨地说道:“经过几代东华人不断开拓奋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用三个词来概括今天的东华大学是一所兼具使命担当、特色强校、开拓奋进的高等学府。”

 

  当前,东华大学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设计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学校前瞻性布局若干战略性学科方向和交叉领域。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围绕智慧纺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主题,布局一批有可能实现重大进展或突破的交叉研究方向。

 

  东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强校为支撑,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逐步建立起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体系。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潜心研究,涌现出一批“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

 

  对于未来东华的发展目标,俞建勇表示,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擦亮大学“底色”、做强学科“特色”、增添人才“亮色”、坚守育人“本色”、提升发展“成色”。东华人必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接续奋斗。

 

  获奖教师:

 

  教书育人,不敢有半点懈怠

 

  “我深深热爱教师这个行业,一直把教学作为一个相互促进的渠道,一直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中外50多名博士生,100多名硕士生,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谈起作为一名教师的感受,2012年获得教师奖的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感慨万千。他上专业课的第一次课总会对学生讲大学生在大学必须学到的哪些知识,其中有一条他认为大学生在大学中必须学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以自己的真诚、谦逊、付出融入集体,这将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意义。

 

  2013年教师奖获得者丁辛从1974年踏上工作岗位就一直在与纺织相关的领域学习和工作。经历了国内纺织工业的强盛期、调整期以及涅槃重生的强国奋斗期,培育了对纺织的不可替代的情感。在他眼中,为建设纺织强国、为强国建设培养人才是他毕生的追求。对于获得 “纺织之光”教师奖,他认为,所做的努力被承认,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他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纺织事业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完成好老一辈纺织教育工作者传下来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将接力棒完好地交给年轻一代。

 

  孟婥2013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近10年来,她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并与“纺织之光”有着密切联系。她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和2019年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还获得纺织行业专利金奖和“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6年获“纺织之光”教师奖特别奖郭建生谈及获奖感受时说,作为一名纺织专业教师,获此殊荣,也感到压力和责任重大,唯有加倍努力,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的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这几年来自己化鞭策压力为动力,在纺织高等教育和教书育人继续努力着,不敢有半点懈怠。

 

  任教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李敏,2019年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她说:“我为自己是纺织人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感到自豪。我深知自己是平凡岗位的普通一员,我会继续秉持东华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学生的筑梦人。”在李敏眼中,“纺织之光”就像一盏灯、一座桥。它是一盏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明灯,我们从中认识了许多榜样,“纺织之光”还将兄弟院校、企业、四面八方的师生们联系在一起,加强学习与合作,让大家有一种归属感,就像是一座桥。

 

  2018年获奖教师陈惠芳一直从事碳纤维方面的工作,这几年在科研方面,她主要是致力于突破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由于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长期垄断,只有产业化技术的突破才能实现国产碳纤维的自主供给,填补国内这一块的空白。她和团队一起通过与企业合作在2017年度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她表示,我所做的都是应该做到的,只是坚守了我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信念、也保持了对碳纤维事业的热情而已。今后我也依然会一如既往地投身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一方面将知识和经验倾其所有,引导学生了解纺织行业、热爱纺织行业,投身于纺织事业;另一方面继续潜心碳纤维的研究,为“中国纤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获奖学生:

 

  “纺织之光”是一盏行业的明灯

 

  “纺织之光”学生奖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李琛大学期间拿到的第一份奖学金,2011年获得这份荣誉给了他很多激励和信心。他认为纺织之光为很多人在大学阶段点亮了一盏行业的明灯,为大家在研究和学习的路上导航。

 

  李琛从小就非常喜欢服装,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高考的时候他坚定地选择了东华大学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因为是艺术类的专业,所以从初中开始,他就坚持学习绘画,但开始专业课学习之后,都是比较陌生的知识,李琛认为,时尚不仅需要灵光一现,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专业,所以要尽可能地多看多了解,才能逐渐进入到专业的正轨。

 

  东华大学毕业生彭晶因为兴趣选择了纺织这个专业,她认为在学习中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专注力。当初的校园学习中书本和实践并行让她印象深刻,她回忆,当时通常一个专业课会对应一个实验课,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迅速的实践体验,加深印象。

 

  彭晶表示,作为学生,最大的困难大概是如何计划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多向周围的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交流和请教。

 

  2012年获得学生奖的彭晶认为,基金会的激励方式给许多正在努力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带来肯定,增加了学生继续从事纺织行业的决心和动力。

 

  2007年吴双全获得钱之光奖学金,奖励金额是8000块钱,这对于一个15年前的在校研究生来说,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吴双全表示,这笔奖学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年的生活费,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更安心去学习、去做课题。同时也更加激励他努力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研究生课题。毕业后,吴双全在纺织专业领域继续深耕挖潜,为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吴双全希望师弟师妹们努力学习,坚守梦想,争做纺织强国的生力军和践行者。“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纺织人,我们一起坚守初心,肩负起纺织强国的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为我国纺织行业绿色、科技、时尚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努  力。”

 

  1998年,正在中国纺织大学攻读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的刘智玉获得钱之光奖学金。刘智玉表示,因为获奖的机缘,对钱之光老部长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解到他奉献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为新中国的纺织行业搭建了直到今天都发挥重要作用的布局架构。

 

  刘智玉非常钦佩钱老的远见卓识、无私奉献、勇于开拓、务实奋斗的精神,成为她人生的学习榜样。也是由于获奖,刘智玉结缘纺织之光基金会,有机会在成为基金会志愿者的过程中,更深入了解基金会,通过基金会平台提供的信息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的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大量的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刘智玉表示,纺织之光基金会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地执行着自己“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宗旨。现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这响亮的名字,已经成为了纺织领域中创新、进取和卓越的优秀代表。

 

  1995年陈龙考入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在校期间,陈龙获得钱之光奖学金,陈龙表示,当时这个奖学金在经济上给了他最直接的帮助,让他不会分心去考虑勤工俭学。更重要的一个帮助是对专业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选择继续读研、读博,学习动力更足了。当年荣获钱之光奖学金,让他对这个专业有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直到后来留校任教,走上科研、学术这个道路。

 

  陈龙希望纺织行业将来发展得更好,更强大。希望纺织之光基金会能够继续发挥良好作用,希望母校越来越强,师弟师妹们越来越优秀!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