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卷首语

营造产品技术美

2021年3月18日

纺织品,本质上是功能、审美与情感的载体,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有人说,在技术时代最重要的是功能,在产品时代最重要的是审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更在意情感体验。其实,功能、审美、情感本身并不冲突,反而是产品体验的一体多面,统一于对美的创造与表达。这其中,技术是根本媒介,也创造了技术美。


形态变化塑造美。一件产品的美感,往往首先来自于视觉,体现在“型”与“形”上。型,即产品造型,其要素包括形、色、质等。而形又是造型的第一要素,是产品内在本质、组织、结构、内涵等要素的外在表象。就纺织品而言,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纱线、面料的物理结构,达到产品形态变化的目的,从而创造更多的美感。这其中,有着很多的技术手段。例如,纤维的外观结构性改性,就是利用对常规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改性而制造的具有某种特殊形态的差别化纤维,改变了纤维的形态、结构、外观与手感,异形截面、中空、多组分、异卷曲、表面微孔穴类等纤维是典型实例。同理,纤维组分、纺纱方式、纺纱工艺等技术手段的优化,也会实现纱线结构的变化,直接提升面料的外观美感和舒适度;面料结构的变化,也为提升最终产品的美感带来很多可能。


材料变化塑造美。绿色材料的采用,一方面可带来产品的形态变化,实现质地、色彩、肌理等“物理美”,还可以带来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自然温情等理念上的满足,塑造产品的“心灵美”。全球绿色发展正进入系统化管理的新阶段,这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治理,始于对绿色原材料的选择,包括棉毛麻丝等传统生物基材料以及可再生回用材料。同时,有机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实现有机棉等天然纤维的材质之美,基因工程、高分子合成改性技术、纳米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也使得绿色材料来源和性能发生可喜的改变。其实,生物基材料的来源早已突破了棉麻丝毛的限制,以莱赛尔纤维、聚乳酸纤维、生物基PTT纤维、生物基PA 56纤维、海藻纤维等为代表的生物基合成纤维、新型生物基纤维素纤维、海洋生物基纤维的应用技术开发、规模生产与应用,有助于绿色材料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延伸,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善意与心灵美。


功能变化塑造美。本质上,产品功能是人类制造的原动力。产品功能首先给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帮助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这种满足和愉悦就是纺织品除具有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其他附加的特殊功能所带来的美感。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技术的持续升级,先进纺纱技术与织造技术的不断优化组合,为丰富产品品种与功能,打开了美好空间。以功能性纤维制造为例,分子结构设计、共聚、共混、复合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不断优化,以及原位聚合、在线添加、纤维形态控制等多重改性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体系的建立,推动通用纤维的功能改性由单一功能向双、多功能复合改性方向转变,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功能美”。细细想来,纺织材料从用天然、仿天然到返天然、超天然的演进过程,也是从结构与功能上不断寻求与创造更多美感的过程。


可见,美感来自于变化。它是技术带来的,本质是一种情感体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从技术角度做好一项产品功能并不难,而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却不易。正如亚德里安 ? 斯莱沃斯基在《需求》一书中所提出的,有魔力的产品=功能+情感。情感体验正超过功能体验成为新时代消费者的强需,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二是好产品的标准已由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体验成为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产品创新,功能体验是标配,情感体验是强需。这都需要营造技术美。


《纺织导报》主编 董奎勇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