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
有几多辉煌成就,就有几多心血倾注。在带领中国纺织工业一往无前不断突破的道路上,钱之光不仅是一个信念坚定、宏谋远略的决策者,更是一个不辞辛劳、事必躬亲的执行者。其事无巨细的全身心投入与付出,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累积了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经验。建设我国第一批粘胶纤维厂时,已年过60的钱之光曾两次亲自到南京化纤厂蹲点调研,探索并总结新厂建设经验,用以指导其他项目的建设工作。赴南京之前,他先前往上海安达化纤厂,对刚安装试车的第一批粘胶短纤维设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对其性能和实际效果反复测试、鉴定,直至确保合格。而后在14个部委、全国50个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国基本建设现场会上,南京化纤厂的经验被广为推广,对国内各重点建设项目及而后化纤厂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四大化纤”是中国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化纤的初战,钱之光为此呕心沥血、全力以赴,从厂址选择、出国考察、对外谈判、规划设计,到建筑安装、国内设备配套、生产准备、投料试生产的全过程都亲自主持决策,确保各阶段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启动后,他关注着建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坚持工程进度服从工程质量,对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方面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他每天到办公室的头等大事就是看“进口办”编印的《情况反映》,从中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进展。对于前来纺织部汇报情况的项目负责人,他都亲自接待,提出的问题细致又深入。当时作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指挥部负责人之一的龚兆源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曾6次到北京汇报工作,钱之光每次都亲自听取汇报,有时还去看望他,使龚兆源深受感动;在“辽化”的施工过程中,所在地区发生地震,而原设计未考虑地震设防问题,为此,钱之光迅即召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按7 度设防要求修改原设计,消除了一大隐患;在“川维”的建设中,对于关系到项目建成后能否顺利投产的关键问题,钱之光派专人调查、核实,直到实际效果证明是成功的才放心……上海金山、“辽化”等一批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决策于上世纪70 年代初,开工建设于政治局势激烈动荡的70年代中后期。身处特殊的政治环境,钱之光展现了一贯脚踏实地、不图虚名的领导作风,并善于通过化纤工业的建设不断思考、提炼方法和经验,同时也重视教训的总结,最终通过建设“四大化纤”,为中国化纤工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 2025 《纺织导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925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25号
Powered by Seek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