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技资讯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你究竟了解多少?

2021年4月7日

2004年,《科学》杂志刊发了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汤普森等人的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该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即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这以后,微塑料的定义就不断地被完善,所有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颗粒都可以归结为微塑料。近年来,微塑料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微塑料的来源

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发布的《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归宿和影响:全球评估》报告将微塑料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是指直接生产出来的微塑料,如化妆品中使用的塑料小球等;次生微塑料是指由大的塑料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破碎而成的。其中,次生微塑料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微塑料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汽车轮胎与路面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塑料颗粒、化妆品等个人护理品中的塑料微珠,洗衣废水中的微纤维等。


微塑料的危害

近些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微塑料的痕迹已遍布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团队已经在淡水、深海、高山、土壤以及北极海冰,甚至婴儿胎盘内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由于“微塑料”颗粒直径微小、体积小,意味着微塑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自然界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双酚A等都有可能吸附在微塑料的表面。因此与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更严重。特别是水环境,大块塑料碎片可以通过打捞等途径从水环境中部分清除回收,但是微塑料由于其较小的尺寸,几乎无法从环境基质中清除。



微塑料颗粒进入大自然后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被水生和海洋生物摄取,对生物本身造成物理危害,另外,由于微塑料不易降解,使它很容易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富集并随着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2014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塑料垃圾污染被列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微塑料的检测方法

微塑料的检测一般包括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两种方法。其中视觉识别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鉴别方法。


表1 常见微塑料的鉴别方法


2017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海洋中微塑料总排放量为每年150万吨,同时报告也指出来自纺织品洗涤脱落的纤维约占34.8%,即每年52万吨。由于对微塑料的统计方式、识别技术、实验条件不尽相同,因此纺织工业产生的微塑料占环境微塑料总量的比例在数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环境中微塑料的一大来源是纺织品。目前,对纺织品微塑料的危害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耐污易清洗、自清洁纺织品的生产,废弃纺织品循环再生以及废弃纺织品生物可降解等方面。纺织行业如何管控和减少微塑料向环境的释放还可深入研究,未来可采取构建完整纤维循环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纤维加工技术升级创新、深入研究纺织品污染机理等方法,为防治纺织品微塑料危害进一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来源:纺织导报)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