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技资讯

新冠疫情下纺丝成网技术的发展

2021年1月13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持续蔓延,严重冲击了全球个人防护制品市场的供求秩序。依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海外熔喷非织造布的价格一度疯涨超过了10倍。国内2019年熔喷非织造布的产能大约为6.6万t,为适应个人防护产品市场的需求,熔喷日加工量已从200 t提升到1000 t以上。据统计,当前国内防护口罩的日产能大约在 5 亿只水平,防护服装亦能达到日产150万件。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个人防护用品市场投资逐渐理性,部分口罩和防护服产能转为出口。当前,我国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产品的加工多处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环节,等疫情过后,行业产能终会尽数调整,生产秩序将回归正常,这也是发达国家面对此类公共卫生事件时仍犹豫投资的根本原因所在。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冠疫情爆发前,美欧等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个人防护制品依靠进口,疫情来袭亦是尽最大可能选择外购渠道供应。如防护服行业巨头DuPont(杜邦)公司,疫情其间其常规产品的产量虽经调整增加了 3 倍,但仍把适应疫情发展的新品研发置于重心,将纳米级滤材即混合膜(HMT)产品投放于个人防护滤材市场。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短暂的数百天,纳米级过滤介质、抗菌滤材、可替代熔喷布的功能性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物基熔喷纤维过滤介质以及可清洗、可重复使用的防护口罩/呼吸器产品陆续进入市场。严峻的疫情现实也反映出,纺丝成网产品的研发投入对个人防护产品的更新升级和疫情应对能力的提升是不可忽视的。


图片来源:杜邦


据统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生产了全球约80%的口罩,但国内的纺熔技术与产品水平与国外还存在明显差距,如德国莱芬豪舍公司推出的Reicofil R5系列纺熔设备,其纺粘设备、熔喷设备的单位产能分别为270、70 kg/(m · h),而同类型国产设备与之相比大约低30%,因此关键部件诸如高端纺丝组件和熔喷头等尚需进口。目前国内纺熔纤维品质参差不齐,疫情期间在江浙地区30万元即可购得的作坊式熔喷设备亦出现在口罩市场,技术环境需要改善。国内虽有全球最大的口罩产能,但所用熔喷纤维的品质尚有极大的改进空间。进一步来说,在个人防护材料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图片来源: 莱芬豪舍


更多内容,请关注纺织导报2020年第11期《纺丝成网技术新进展及其在医用领域的应用》。


纺织导报网站版权及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导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导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也无法保证其内容之准确性或可靠性。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4463638转8850 电子邮箱:info@texleader.com.cn

纺织导报官方微信

intertex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