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杜钰洲: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发表时间:9/19/2007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在2007ITMA论坛上的演讲: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围绕这一总趋势,我将阐述以下四点。

一、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二、中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势所趋

三、中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四、中国纺织工业将以科学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中国纺织工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民生产业,又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纺织服装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突出,2006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约3070万吨,从业人数达到2000万人。中国化纤产量已达2025万吨,棉纱产量达到1740万吨,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470亿美元,进口各类原料、设备等相关资源317亿美元,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已有4万多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数占3.19 %,国家资本的比重已下降到目前的5.78%,外商及港澳台资本比重占到37.9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行业的32.21%,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占自身销售产值的26.9%,占全行业出口的57.89%。在2002年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是1.223,在国民经济41个大类中排第六位。

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不仅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而对世界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根据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下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产业升级的速度。到“十一五”末,中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中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势所趋

2.1 开端于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引发传统纺织工业的变革

——20世纪初,物理学上的两大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衍生了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奠定了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出现以微电子、光电子和微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革命;

——20世纪初在化学学科,进入到“分子设计”时代之后,引发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命化学、纳米化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在世纪之交,实现将原子和分子组装成纳米级的部件,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材料革命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从成功搭建DNA双螺旋模型开始,人类逐步掌握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机制,引发基因组科学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导致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新科学技术革命在纺织工业引发一系列变革。生产工具的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人机关系;生产过程的柔性化逐步替代传统的批量生产;信息化促进了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全球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新型互动关系推动了物质创造力与文化创造力的结合,使工业增长中产品创新价值的上升而对原料的依存度下降;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纺织工业的变革还将不断推陈出新。总之,新科技革命将使传统纺织产业从原材料到能源、环境以及产业的人文关怀程度都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2.2 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了纺织工业全球性结构调整

经济一体化为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减少了阻力,降低了成本,纺织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各国间传统的那种纵向衔接型结构向产品差别性、生产工序型分工转移,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细化和错综复杂。

在新的国际产业结构中,不仅为发达国家带来转出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集中提升产业链高端创新优势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的挑战;在新的结构中发展中国家不仅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加工的转移带来机遇,而且带来运用全球配置资源和知识外溢的有利条件,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发达国家更高新创造力和垄断市场的挑战。

全球化产业结构始终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下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几乎对所有不同发达程度、不同资源条件的国家都有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存在衰败的风险。关键在于对经济全球化采取开放还是保守的对策。

在2001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纤维制品的消费和出口结构以及在新世纪6年来发达国家纤维产业的调整,足以说明全球化产业结构的新特点。

2.3 更广泛地融入全球化体系、更充分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是中国纺织工业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

中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成为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融入全球化的划时代里程碑。
在WTO体制中,中国纺织工业尽管遭到局部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比较优势得到应有的释放。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用好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并说服一些企业和某些地区行政部门,把着力点放在产业升级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由于5年来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006年与2000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业人数增长39.5%,固定资产净值增长67.9%,其中6年内共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达231.84亿美元,销售产值增长183.8%,利润总额增长204.48%,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8.72%。

中国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工资上的综合比较优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农业经济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公顷,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今后几年,每年有4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只有43.9%。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化纤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