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智造转型关键支撑 —— 科技的力量

发表时间:5/8/2015

纺织及成衣业—智造转型的新科技

——何继超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研究及发展总监/博士

“制造”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然而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没有形成与制造能力匹配的国际地位。“制造”以“物美价廉、物超所值”为优势,却也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制造”从加工贸易起步,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从“制造”到“智造”是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发展“智造”就是要破解“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的内涵包含了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将为制造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走向“智造”,意味着企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产品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不断自主创新;应用数控技术是将机械设备运动和工作过程自动控制结合的技术,它集成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运用。

何继超随后介绍了香港在纺织服装“智造”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的主要研发目标包括崭新物料﹑纺织品及成衣制品、先进纺织及成衣生产技术、创意设计及评估技术、优化工业系统及基建。研发主题定位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行业优点、可持续性发展和支援社会。其中,行业优点方面分为制造技术、材料科学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三个要点,如简化纺纱工序,开拓新材料在服装上的应用以及品牌服装供应链管理等;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例如采用无水技术、绿色材料以及回收技术和零排放,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支援社会,例如开发缓冲材料、自清洁材料、跟踪技术来保护老年人。

据介绍,目前该中心的研究团队已在绿色化学品、可穿戴设备、企业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污水加工技术、功能性材料与服装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其开发的可穿戴设备,具有有人体诊断以及感应和保护功能,医疗、运动领域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智能服装可以测量以及控制温度,配备微线路板的智能鞋子用来诊断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状况。此外,他们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等离子体技术、绿色溶剂技术等方面同样卓有建树。


如何平衡生产中的自动化和用人问题

——Alexander Stampfer  立达集团全球副总裁-产品管理

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企使自动化变得愈来愈重要。对于纺纱厂而言,决定适合自身的自动化程度并不容易,Alexander Stampfer先生基于其在纺纱领域的深厚经验积累,讲解了纺纱厂选择自动化设备的秘诀,帮助纺纱厂寻找投资成本、系统复杂性和节省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平衡。



Alexander Stampfer以环锭纺纱厂为例,介绍了当前环锭纺各工序的自动化应用情况,例如在梳棉工序通过使用更大的条筒(直径1米)以及自动化输送系统,在粗纱、细纱采用粗细联,在包装工序采用自动化包装设备和系统,来节约大量的人工操作和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Alexander Stampfer还通过其在一家环锭纺纱厂的四组生产方案实验来说明自动化在节省人工等方面的优势。该工厂位于中国,主要生产30支涤棉精梳纱,产能为1200kg/h。第一种方案为小直径条筒、无自动化输送;第二种为大条筒、无自动化输送;第三种为大条筒、除筒纱人工搬运外其他工序均采用自动化输送;第四种为大条筒、全流程自动化。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案需要工人43人,第二种需要39人,第三种需30人,第四种则只需28人,完全自动化后用工人数下降了33%。对于自动化设备价格较贵的问题,他表示自动化带来的效率和品质提升以及人工成本下降会很快地弥补这部分成本,并在其生命周期中为纺纱厂带来更多地收益。

作为设备供应商,Alexander Stampfer认为工业4.0的前景就是令纺织厂的运行更加简单、高效、透明,如通过“蜘蛛网”等实时监控系统,精确、高效地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从而帮助纺织厂提高效率。


信息管理模式下再造企业新生态

——白景全  北江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

白景全介绍了北江纺织信息化建设情况,并重点分享了北江纺织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组合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白景全出身计算机专业并拥有11年的纺织行业从业经验,因此其演讲内容非常契合纺织企业时下的发展需求,引来好评如潮。



北江纺织通过信息系统和智能应用来着力提升生产力。首先,建立了以ERP为代表的流程化信息共享、信息整合、大数据、智能决策系统,并不断挖掘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和深度;其次,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以色列EVS的面料质量自动评测系统和Huntlab的在线颜色控制系统等,来减少用工,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最后是开拓新型新型智能业务,如图象识别、镭射洗水等。

在分析企业运营模式时,白景全指出工业4.0主要解决的是生产力的问题,就是如何解放和提升生产力,当然也涉及到大数据,而“互联网+”则需要管理者在生产力的更高层面去考虑利用互联网进行再造和创新,比如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我要说的运营模式再造就是这个内容。在运行模式之上还有更高的抽象层面,也就是商业模式。北江纺织选择的就是云营销、云生产、云研发的路径,即全球化营销、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研发,并通过这三点产生叠加效应。其中,

在全球化营销方面,北江纺织首先明晰了市场对象,其产品主要定位于品牌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定位于区域市场的中低端产品以及大型服装厂的需求。白景全认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商业模式升级不再只是大鱼吃小鱼或快鱼吃慢鱼,实际上这是一个可以通吃一切的时代。 在全球化生产方面,首要的一点是抓标准,不管是原料标准还是成品标准或者工艺标准,这些标准都要统一;其次是要拥有强大的大数据支撑系统,通过ERP系统实现按库存生产,而不是按照订单生产,从而做到用极少的库存占用去稳定平衡生产和平衡销售。全球化研发方面,要建立国际化的研发平台,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在研发上实现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

白景全表示,比运营模式更高层面的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撬动产业链,商业模式在产业链整个链条中具有枢纽作用,可以将产业链从纤维拓展到品牌。第二,横向拓展,北江纺织的核心业务是做牛仔面料的横向拓展。公司常年与品牌客户进行互动对接,如H&M、ZARA、UNIQLO、GAP等,并且及时了解新纤维原料动向,比如关注日本东丽、美国某家公司的纤维研发信息、天虹公司的原纱研发信息等。公司主营业务是牛仔,为了深度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同时也组建染整事业部、针织事业部,这些事业部都是独立核算的,并且做差异化新产品。

在孵化业务方面,公司与全球优质品牌进行业务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新业务衍生出来。例如公司在广州进行的O2O业务,主要进行牛仔裤的定制,客户只要将其尺寸、照片和数据信息上传到公司网站,就会出现很多洗水方案供客户选择,比如在裤子上贴各式各样的花型等。

当提及企业新生态下的发展展望时,白景全认为,北江纺织在国内牛仔业务板块的产值排在第一位,第一阶段的发展是在两三年内成为全世界牛仔产值的第一位;第二个阶段是梭织的差异化;第三个阶段是做到针织差异化,做到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第四个阶段是纺织服务平台的建立,包括从纤维、纱线、面料到成衣的全方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