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中纺协产业部:运用高新技术 力促节能减排

发表时间:10/16/2007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主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历史上发展速度最高的时期。“十五”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近一倍,纤维加工量达到2400万吨,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目前棉纺能力达到全球的40%,化纤能力超过全球的一半。

首先,纺织工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其中棉花的年消耗约819万吨,约占世界年产量的31%;羊毛年消耗约34万吨,占世界羊毛28%;化纤的年消耗量约1555万吨,占世界产量近40%(2004年数据)。

其次,纺织工业也是一个用水多、产生污染量大且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中,生产性用水主要有:麻绢类的脱胶浸渍;羊毛的洗涤;蚕茧的缫丝工艺;印染工艺的漂洗、染色、印花、整理;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工艺等。此外,纺织车间空调用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也较大。纺织工业的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在新鲜水取用方面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

最后,纺织工业作为织造工业能源消耗也比较大,年总能耗为5282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5.2%。目前,纺织企业能源消耗主要以电能为主,但仍有部分企业的自备电厂和锅炉消耗煤和重油。在部分生产工序中还消耗一些天然气,但所占能耗比重有限。从每个企业单体来说能源消耗不大,但从行业整体来讲,由于企业数量多,行业整体能耗总量较大。

因此,作为自身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纺织工业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行业节能减排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来,随着水、电等资源与能源紧张与短缺,且这些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纺织工业企业从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等措施,节约资源与能源。

首先,在水电汽的节能工作上,纺织工业企业重点抓水表、电表、汽表的配备率、配表合格率,水电汽表的校验率,为开展节能工作、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准确的数字,确保水、电、汽计量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生产环节的水电汽消耗情况。作好水平衡、汽平衡、电平衡工作,在平稳用能的前提下,在做好三个平衡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不必要的消耗因素,发现不正常消耗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资源与能源使用的科学管理。

其次,采用新技术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降低用水、电、汽的消耗,节约资源与能源。

在节水方面,纺织企业强化用水管理。在抓好用水管理的同时,坚决杜绝跑冒滴漏,设专人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对泵房、水池、水箱大多数装了液位控制系统,以防溢水跑水,造成浪费。对空调室用水,机台的冷却用水,能回收的均予以回收再利用,或冲厕所、或用到洗手间。

在节电(能)方面,例如,近几年来,纺织工业中棉纺织企业对纺纱的高耗能设备B583细纱机、倍捻机、空调室的风机等进行变频改造。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是在现代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但比传统的直流电机调速优越,而且也比调压调速、变极调速、串级调速等调速方式优越。它的特点是调速平滑、调速范围宽、效率高、特性好、结构简单、机械特性硬、保护功能齐全,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在生产过程中能获得最佳速度参数,是理想的调速方式。应用实践证明,交流电机变频调速一般能节电30%,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我国棉纺织企业通过变频改造平均每台细纱机加装变频后理论增加产量平均65kg/月,根据不同产品,产量增幅在16.55-182kg/月之间,全年理论可增加产量198.6-2184kg/年,也节约了大量电费。

在节约蒸汽方面,例如,印染企业中热交换器的使用。众所周知,印染企业是耗汽、耗水大户。其前处理机台经逐格倒流排出的废水温度仍达85-95℃;以往,这些废水直接排入了下水道,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还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要让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这是很多企业所孜孜以求的目标。纺织工业中的印染企业在退浆机、水洗机等机台的排水处安装了板式串片换热器,自来水通过热交换后温度上升10℃以上,污水经换热器后温度下降15-20℃,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废水的余热,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印染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之一,拥有漂染印整全功能生产线20条,年产能力2亿米。该公司通过该项技术改造,年节约蒸汽约4400T,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

最后,纺织工业全行业积极地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传统末端治理型环境战略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预防战略,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前提,也是节约型企业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总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在纺织工业企业中的推广使得众多纺织企业有效地节约了资源能源,降低了消耗,防治了污染。

通过以上这些节水、节电(能)、节汽的措施,纺织工业在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的情况下,反而下降5.5%的节能降耗的良好成果。

从根本上改变“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现状

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时期开展节水、节能、减污、环保等新技术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有限的资源与能源决定了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节水、节能、节材等方式来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改变“耗水耗能高、污染较严重”的现状,最终打破制约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纺织工业将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国家“十一五”期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要求。
(一)、技术措施
1、节能、节材措施
通过科技进步的方式,研制新型材料,达到原料替代。譬如大豆蛋白纤维,就是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实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譬如新型数码印花设备,实现了按需喷射,无浪费,无污染,既节省了染料和助剂,又大大减少了水消耗,并且没有废水排放。

2、节水措施
(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首要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推进企业用水网络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化企业用水网络系统。鼓励在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采用水网络集成技术。发展和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优化企业蒸汽冷凝水回收网络,发展闭式回收系统。推广使用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设备和装置,推广漏汽率小、背压度大的节水型疏水器。优化蒸汽冷凝水除铁、除油技术。发展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外排废(污)水处理后回用,大力推广外排废(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技术。在缺水以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