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全球聚酯市场的最新动态

发表时间:3/2/2015

尽管近几年受到世界范围内石油价格波动和区域经济大幅度变动的影响,以石油为主要资源的聚酯产业链依然以年均3%的发展速度增长。据分析,近3年至今后的几年内,包括PET、PBT和PTT等以二元酸和二元醇为主要原料的世界聚酯产能将突破8000万t。从品种和消费统计来看,PET纤维的增幅略有下降,但仍将占据总量的60%,非纤聚酯的占比接近30%,回收再生聚酯则占10%。2014年,世界聚酯消耗量超过7580万t,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14年全球聚酯产品品种及消费统计

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全球新增和扩容聚酯产能约1900万t,近3年全球在建和投入运行的聚酯相关工程项目按产品品种和区域分类,相对以往几年出现明显变化,具体如表2所示。除了中国大陆依然还有500万t/a的直接纺民用长丝工程项目,全球几乎没有新增大规模的民用长丝项目,亚洲(除中国外,下同)加上中国大陆的直接纺短纤维为420万t/a,欧洲主要是俄罗斯新增约100万t/a直接纺短纤维和1.5万t/a固相缩聚(Solid State Polycondensation,简称SSP)涤纶工业丝,该产品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国大陆,为20万t/a。

经过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全球聚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格局已基本确定。西欧新增聚酯项目主要以瓶用为主,采用再生聚酯开发瓶用和纤维产品,包括技术纺织品;东欧的民用聚酯市场,无论是包装用还是短纤维则发展相对较快;美洲(北美和南美)的聚酯主要在家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包括新型聚酯(PLA、PTT等);亚洲(包括中国大陆)常规民用纤维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明显下降,“差别化”纤维技术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长足进步,长丝直接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的总量据称已达到直接纺长丝的50%以上。

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聚酯产业链原料成本大幅度下降及合成技术的不断优化,其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都实现了大幅度降低。此外,随着回收再生产业的不断规范和技术进步,尤其是纺粘技术发展迅速,PET工业丝和非织造布(主要为熔喷、纺粘非织造布)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加,采用再生聚酯(RPET)生产产业用(包括建筑用)非织造布相对聚烯烃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采用双组分复合纺丝已经在10年前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长丝复合纺主要以改善穿着舒适性为主,短纤维主要以提升使用功能为主,而熔喷和纺粘的复合纺丝则开创了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了非织造布领域的技术和应用水准。

目前,聚酯纤维大类中的单丝(直径为0.07~6mm)纤维已成为专业性很强的产品,尤其是随着中国大陆在熔融纺丝领域的技术进步及应用市场拓展,PET单丝的产能超过了15万t/a,主要的应用市场包括工业丝网、滤材、绳网、拉链、笔刷等,部分取代了其它合成树脂(PA6、PA66、PP、PBT等)在传统领域的应用。

近几年,全球尤其是东南亚的瓶用聚酯发展速度过快,产能已经接近2000万t/a,出现了“季节性”的盈利起伏。欧洲和美洲在扩量的同时更关注瓶用市场的拓展以及环保、卫生和安全技术的开发。

同样,聚酯薄膜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超高速发展后逐渐回归理性。随着聚酯薄膜应用市场的拓展,尤其是新产品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发展趋势良好。近年来,应用领域对聚酯片材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耐温、抗冲击、环保、轻量化等,改性PET在片材市场的应用发展迅速,尤其是亚洲和中国大陆,改性PET取代部分聚烯烃、聚酰胺和ABS材料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热点。

现阶段,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高性能聚酯工程塑料依然为欧美等地的一些领先企业所垄断,它们近年来不断开发出适合电子电器、汽车、环保产业等发展需求的产品,并形成了上下游紧密结合、利益趋同的产业链。尽管产能只占聚酯总量的2%,但其利润率是普通PET纤维的10~50倍。

从技术角度来看,用生物或煤制乙二醇生产的PET在质量上与石油基产品并无明显差异,但根据测算,只有当石油价格处于70美元/桶以上时,前者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来源:纺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