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11/14/2007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部主任 夏令敏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行业信息化会议,旨在研究分析纺织行业信息化现状,探讨推进行业信息化的策略和方法。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信息化”的提出,表明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更是行业的重要工作。广大企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利用网络获取市场、技术、人才等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产品、与客户交流、实现网上交易,提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纺织行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第一,纺织行业公共信息服务
近几年,纺织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纺织、服装、服饰、纺机、家纺等在内,目前有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类网站约200多家(不含企业自己网站)。其中,20家运行情况较好,信息更新较快,点率较高。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大多数都能够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用于宣传企业形象、推荐企业产品、开展商务活动、获取行业信息等。

同时,广大纺织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对信息的深度、广度都有更高的要求。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力度。然而也应该看到,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程度低
当前,网络信息服务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产品介绍、供求发布、价格行情、企业动态、科技品牌、人才培训、政策法规、商务服务等,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涵盖了纺织信息的各个角度。

但是,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服务商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且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能使服务对象限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无法为更多的用户服务,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信息资源散、乱的现象非常明显。

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大多坐落在纺织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纺织产业聚集地等),具有产业资源的优势。但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网站无法全面反应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情况,因此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与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的200多家网站当中,有很多网站信息更新的速度较慢、质量不高。

(2)商务、资讯类信息较多,缺乏面向产业链服务的深度信息
据调查,商务、资讯类服务网站的比例达到九成以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网站能够提供较为深度的信息服务。
然而,纺织行业具有产业链较长的特点。从原料到成衣、家用纺织品等最终产品,其间有众多生产环节,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换非常重要。如:面料生产企业既要了解原料坯布、染化料等的信息,还要了解面料的用户——服装行业的信息。构建面向产业链服务的深度信息,就成为行业公共信息服务的一大要求。

(3)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较少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形成了众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地,每个纺织产业集群地的企业数量从几百家到几千家不等。

对于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尤其是服务于产业聚集地的平台,尽管已经开始有所实践,但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条件的约束,大量的产业集群地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服务于本区域的信息平台。

第二,企业信息化的进展
(1)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性增强,实施效果提升
以往纺织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大多受到政府、协会等外界力量的推动,而现在,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自身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更为强烈,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加之,适合纺织行业特点的专业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熟悉纺织行业特点的系统建设人才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得到明显提升。“e百工程”的快速推进和有效实施,就是很好的例证。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实施“e百工程”以后,完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纺织企业已经超过了150家。企业实施的内容包括完整的ERP系统或部分ERP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从效果上看,也是令人满意的,绝大多数系统是成功的或者基本成功的,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效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我们对2006年行业竞争力前十位的90家企业统计,年平均信息化投入为704万元,最多达到7000万元。足以说明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和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重要位置。

(2)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数量增多、更趋专业化,但产品成熟度有待提高
自2000年以来,纺织企业对ERP等信息系统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专业服务的厂商数量也随之增加。目前,部分一直致力于推进纺织企业信息化事业的国内服务商仍然占据市场主流,如北京中纺达等。而SAP、Oracle、英泰峡、威虹、Datatex等一批国际、港台厂商的加入,也为纺织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

目前,提供纺织企业信息化应用产品、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商已经超过25家,其中四成厂商是专门面向纺织服装企业的,比较突出的有:北京中纺达、上海环思、杭州开源、北京银河泰克、杭州万思等。

尽管出现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服务商,但由于纺织领域信息化应用时间比较短、厂商技术积累需要一定过程、缺少行业专家等因素,使得产品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总体信息化应用程度仍然不高
协会信息部对各行业收入前100~200家企业、共计2650个样本进行长期跟踪,2006年底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所选样本为规模靠前、实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其中已全部或部分应用信息化进行管理的企业不足一成,仅占总样本的7.4%(不包括像仅有财务系统、或CAD等范围较小的局部应用)。若把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计入其中,这一比例将更低。

出现企业总体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工作的意义不完全了解,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