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海外传真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发表时间:9/11/2009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巴基斯坦纺织业持续快速增长了较长时间,使其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发展举步维艰,在国际竞争中渐处下风。为重振纺织业,扭转出口不断下滑的局面,巴政府2009年8月出台了首个“五年纺织业政策(2009-14年)”,确立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

  一、巴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业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行业,从业人数(约1900万)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38%,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46%,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8.5%。巴是世界第12大和亚洲第8大纺织品出口国,其纺织品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2.4%,占巴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时曾达到67%(2003-04财年),其中棉纱和棉布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一)产业结构和产能

  巴纺织业以棉纺为主,棉纺产值占纺织业总产值的75%以上。目前从事轧棉、纺纱、织布、加工和后处理、服装(针织和成衣)、化纤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共约3万家,但绝大多数为小型或作坊式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仅占10%左右。其中6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产棉大省-旁遮普省,30%分布在信德省,其余各省和地区仅占10%左右。

  巴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和第三大棉花消费国。2007-08财年,本国产棉193万吨,实际消耗264万吨,缺口达71万吨。巴是世界第二大布匹生产国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年产量为86.2亿平方米和233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2.7%和9.2%。巴还是毛巾和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量分别达20.3万吨和20.7亿件(包括成衣6.7亿件,针织服装14亿件)。但巴人造纤维供不应求,年产量约70万吨,存在13万吨左右的缺口。

  2007年以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巴大量纺织企业停产和倒闭,运营企业的产量也仅为设计产能的70%左右。

  (二)对外贸易情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外部需求萎缩,2008-09财年,巴纺织品出口连续第二年下滑,降至95.6亿美元,降幅为9.4%,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缩至53.8%。同期进口也大幅下滑29%,减至16.6亿美元。

  由于巴官方公布的2008-09财年的贸易数据尚不全面,下面利用2007-08财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1、出口。巴纺织品出口以棉纱、布匹等初级产品和毛巾等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巴是世界第二大棉纱和毛巾出口国、第三大布匹出口国,出口分别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总额的25%、8%和10%左右。

  2007-08财年,巴纺织品出口105.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下降2.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较上一财年降低了9个百分点,但仍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其中出口最大的六类产品依次为:棉布出口20.4亿平方米,金额20.11亿美元,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9.04%;床上用品33.3万吨、19亿美元,占18.03%;针织服装10.3亿件、18.72亿美元,占17.73%;机织服装(成衣)4.2亿件、15.92亿美元,占15.08%;棉纱55.5万吨、13亿美元,占12.32%;毛巾15.2万吨、6.13亿美元,占5.81%。上述六类产品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近九成,其余产品主要包括:除毛巾和床上用品外的制成品(5.37亿美元)、化纤纺织品(4.1亿美元)、帆布帐篷(7100万美元)、棉花(7000万美元)等。

  巴纺织品60%以上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市场较为集中,尤其是服装(成衣和针织品),超过90%出口到欧美。而棉纱、棉布等初级产品则主要出口到中国、印度、孟加拉、韩国、日本等竞争对手,经这些国家深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2007-08财年,巴对欧盟(英、德、意等国为主)的出口为36.6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4.6%;对美国出口33.5亿美元,占31.7%。巴纺织品占欧美市场份额均为3.3%左右,分别居第九位和第七位。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包括:香港(4亿美元)、中国(3.7亿美元)、土耳其(3.3亿美元)、阿联酋(3.0亿美元)、孟加拉(2.6亿美元)、加拿大(1.5亿美元)、南非(1.5亿美元)、斯里兰卡(1.3亿美元)等,对这些国家(地区)和欧美的出口额共占巴纺织品出口额的86%。

  2、进口。巴每年也进口一些纺织品,以原棉、化纤、黄麻等原材料为主。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棉花净进口国,过去5年年均进口约15亿美元。受棉花减产等因素的影响,2007-08财年,巴纺织品进口额高达23.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同比增长47.2%。其中进口原棉89万吨,价值13.3亿美元,占56.1%;进口化纤材料13.6万吨,6.5亿美元,占27.5%。其他主要进口纺织品包括:旧衣物(6797万美元)、服装(5386万美元)、黄麻等植物纤维(5360万美元)、蚕丝和羊毛(4719万美元)。

  巴原棉进口主要来自印度(5.5亿美元)、美国(2.9亿美元)和巴西(1.4亿美元),三国占比近八成。化纤材料主要来自中国(2.8亿美元,占比近50%)和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进口额分别在4000万美元左右不等);服装主要来自中国,金额为3836万美元,占71.2%;旧衣物则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黄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来自孟加拉,金额为5107万美元,占95.3%;蚕丝和羊毛主要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二、巴纺织业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巴纺织业界投入约50亿美元用于更新设备和扩大产能,政府也对纺织品出口给予不同形式的补贴和便利。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加之欧美主要市场因经济衰退而需求锐减,巴纺织业发展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大量企业倒闭,出口增长乏力。

  (一)企业负担过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巴纺织企业近年负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1)电力成本:巴电力供应紧张,拉闸限电频繁,为保证生产,许多企业被迫自备发电机。(2)融资成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基准利率一度高达15%,近期虽下调至13%,但仍远远高于五年前7.5%的水平,企业借贷成本太高。(3)原材料成本:巴本国棉花产量不足,化纤和黄麻等原材料也要依靠进口弥补,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冲击较大。(4)其他成本:税率提高、工资上涨、物流费用增加。

  (二)投资规模有限,技术和装备更新落后

  由于投资环境欠佳,近年来巴纺织业吸收的外国投资不断下滑,年均仅5000万美元,2007-08财年更跌至3010万美元,不到巴吸引外资总额的1%。此外,由于融资较难且成本偏高,当地企业的投资也受到制约,纺织机械进口逐年萎缩,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明显落后。2007-08财年,巴纺织机械进口额仅为4.4亿美元,低于2006-07财年的5.0亿美元和2005-06财年的8.2亿美元。目前,除纺纱、织布的设备和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化纤、服装、染整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产品附加值偏低,新产品开发不足

  巴纺织业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棉纱、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针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占纺织品出口的将近八成。过去几年巴对纺织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环节,没有及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逐渐落后于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主流。此外,巴是伊斯兰国家,囿于宗教信仰,跟随时尚不够,导致设计和研发相对滞后。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内市场开发不够

  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巴纺织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2007-08财年达到66.3%。这种高度集中使巴过于依赖欧美市场,也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巴企业对1.7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重视不够,开发不足,内销仅占其产量的20%,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企业留下巨大的空间。

  (五)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增多

  近年巴纺织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纺织品出口大国凭借规模优势,不断挤压巴市场空间,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小国利用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获得市场准入便利和优惠关税待遇,并籍此蚕食巴在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时,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财政状况欠佳,巴政府无法实施同竞争对手一样的鼓励和促进措施。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劳工权益、环保、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苛刻要求及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也对巴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主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intertextile
邮件订阅最新导读

姓名:

邮箱: